日前,《清遠市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公開征集意見。
“《方案》提出,堅持“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源頭減量、分級分類;政府先行、強制分類”的原則,建立健全城鎮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及分類處理相應的標準體系和長效管理監督考核體系。”
目標是到2020年底,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于95%,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0%,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基本完善;人均垃圾產量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倡導低碳生活
在垃圾源頭減量上,《方案》提出,推進農業生產清潔化和“凈菜進城”,改進產品包裝和限制過度包裝,促進生產系統內部物料的循環利用,在生產、流通環節中減少垃圾產生量。
《方案》倡導綠色消費,提出積極倡導低碳生活、適度消費、光盤行動,推動綠色采購、綠色辦公,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同時加強對農副產品市場、商品批發市場、零售業等重點場所和行業塑料包裝袋使用量的監督檢查,推廣使用菜藍子、農袋子,逐步控制、減少塑料袋的銷售和使用。
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制度
在分類投放上則由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牽頭,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辦事處(鄉鎮)分級負責,建立政府、社區、單位(企業)和居民建立四位一體協同機制,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制度。
《方案》明確,按照《清遠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關于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制度的規定,對城市道路、商品交易市場、城鄉結合部等14類區域對照相應責任主體。垃圾產生者按照分類類別將產生的垃圾投入對應的分類設施內,管理責任人負責將責任片區內需要轉運的垃圾按本區域直運路線和時間規定轉移至收集點,無縫對接進入各區(縣)分類垃圾收運系統、資源回收處理站。
清遠將在4月前完善配套設施,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的開放式小區由環衛部門統一設置公共分類垃圾桶,有物業的小區由主管部門指導物業公司配置公共分類垃圾桶;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學校由本單位負責配置和更新分類垃圾桶,每個單位原則上按照一個入口一個收集點的標準設立本單位垃圾收集點,各單位自行將大樓內各樓層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至收集點。單位內部各樓各層各辦公室的小分類垃圾桶配置由所在單位根據實際需求配置。
鼓勵有資質企業積極參與分類收運工作
《方案》鼓勵資質企業采用投放回收箱等方式結合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回收處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廢舊紡織品等。鼓勵骨干環保企業全過程統籌實施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有毒有害垃圾。
《方案》還提出,以“分類處理”引導“分類運輸”,鼓勵有資質企業積極參與分類收運工作,有毒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要按要求構建分類直運體系,實行分收分運。對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實行日產日清制度。易腐垃圾應采用密閉專用車輛運送至專業單位處理。對有害垃圾要根據品種和產生數量,合理確定或約定收運頻率。危險廢物運輸、處置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完善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設施
《方案》提出,加快各類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處理設施的規劃、建設,完善各類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并實現正常運行,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直接用作肥料。尚無終端處置設施的,應盡快建設完善。
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非工業源有害垃圾收運處理系統,確保分類后的有害垃圾得到安全處置。鼓勵利用易腐垃圾生產工業油脂、生物柴油、飼料添加劑、土壤調理劑、沼氣等,或與秸稈、糞便、污泥等聯合處置。
鼓勵和支持生活垃圾處理科技創新,促進生活垃圾處理先進技術工藝的研究開發和轉化應用,提高生活垃圾處理的科技水平。